close

 

 

 

謹以此篇論文獻給我的父母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謝詞:那個廟埕奔跑的孩子 

 

 

還記得,考上清大社會所的那個暑假,媽媽陪我來新竹找宿舍,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新竹城隍廟拜拜,往後她每隔一陣子都會來新竹帶我去城隍廟拜拜。 

 

 

這是一個從小在廟埕赤腳奔跑,長大卻學了八年社會學的人所寫的論文。

 

最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:宋文里老師

這本是一個讓傳統社會學界老師們一聽就會皺眉的研究,但是一旦進入宋老師手下,從只是一個小小疑惑、到滾成一大球謎題、形成研究問題、鋪陳脈絡、寫成論文、修訂完稿,老師都以超凡的耐心和見解,一路拉拔。很慶幸可以當宋老師的學生,在老師的指導和引領之下,讓這篇論文成為可能,並且(殺出一條血路?!)而得以完成。對於社會學研究生而言,我想這並不是一條阻力最小的路,不過,至少讓我感到生趣活現。

非常感謝宋老師的指導,讓我可以用一個自己誠心喜愛的題目來完成論文。

 

感謝指導老師:李丁讚老師

無限的包容和支持,讓這篇論文可以如願在清大社會所發芽和成功茁長。

 

感謝,我的爸媽和阿寄

我的家人提供了我近乎沒有後顧之憂的研究生活,

阿寄,也就是我姊,是學術上的前輩,也是生活上的夥伴,

不管相隔多遠,我們總是可以透過各種方式為對方加油打氣,排憂解膩。

 

這篇論文的起始,其實是來自於我的家庭生活,

我的爸爸媽媽奉獻於台灣民間宗教二十年,

這二十年來社會當然一直在轉變著,

但,他們的信仰依然堅定,

隨著學習,我的社會學反思,開始覺得疑惑,

社會學理論不是都告訴我們現代化了嗎?

但為什麼我的生活、我看見的周遭,都還是這麼’不現代’。

在我們家,連剪頭髮都要看日子;

在新竹唸書的我,如果要回台北,總是會先看一下農民曆,要把時間跟神明誕辰、初一十五、慶典法會錯開,免得爸媽要準備拜拜。

這種關於神聖的空間和時間的體驗,一直深耕在我的生活裡。

所以,這篇論文是試著跟我的父母溝通的,

因為,我始終看見有一群人,在現代化過程裡,還是依存著信仰生活著。

謝謝我的家庭讓我有這樣的視野和機會,看見台灣民間宗教信仰的生動圖像。

 

謝謝陳遠老師,上課講解的生動有趣,多虧您對教學和學術的愛,才讓我踏入了研究所大門。

 

謝謝我的研究所同學們,這是很重要的生活陪伴。

蹦繃跳的萬事通小妙,總是很熱心的處理一切;

很好的學習伴侶王大樂,陪我吃了好多奇怪的垃圾食物,一起大叫,一起糾結;

接住我N次的功杰,讓我們呼喊好朋友萬歲!

研究室好夥伴嘖嘖王紹霖同學,半夜的研究室實在很恐怖啊;

謝謝蔣昕的關心和鼓勵,啾咪。

 

還有噗浪上一起呱呱叫的孩子們,阿Z、碧碧、摸摸、很長

柏嘉總是很莫名的在關鍵時刻幫助到我XD,

臉書上一直支持著我的各階段朋友們,譬如說,我的台北避風港丸媽

在漫長枯燥煩悶的研究所生活裡,有你們真好!

 

謝謝泰尹,在學術以及生活上的全面陪伴。

 

 

最後,感謝菩薩以及滿天神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ANYU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